审题(包含读题)是解答卷目的最重要环节,培养好的审题习惯、学会正确的审题办法,能够帮助降低大家考试过程中时常出现的非常识性失误。下面结合2003年部分省、市几道中考考试试题的点评,跟同学们谈谈审题办法。1、捕捉关键词词例1.(2003年天津中考试试题)下列物质分别久置于敞口容器中,其水平增加且变质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Na2CO310H2O D.NaOH固体点评:审题时抓住题目中变质一词,是大家作出正确选择的重点。假如读题粗心,只看到水平增加几个字,就比较容易误选答案B;抓住了变质一词,大家就能较为轻松地排除B(浓硫酸吸水虽水平增加,但不变质),找到正确选项D(氢氧化钠露置空气中水平增加是什么原因,不止是由于吸水,而且还与它吸收二氧化碳有关)。例2.(2003年贵阳中考试试题)下列物质中,不可以用金属和稀硫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A.硫酸锌 B.硫酸铜 C.硫酸铝 D.硫酸铁点评:直接是题干中的关键字,该词提醒大家,要用金属活动顺序去判断锌、铜、铝、铁四种金属能否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硫酸铁是备选答案中的关键字,该词能勾起大家对铁与稀硫酸反应的产物硫酸亚铁的回忆。只有抓住了这两处重点,才能选全B、D两个符合题意的答案。2、看清特定首要条件例3.(2003年河南中考试试题)若不需要指示剂,要把含有盐酸的氯化钡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的氯化钡溶液,最好使用下列试剂中的( )A.氢氧化钡溶液 B.氧化钡粉末 C.碳酸钡粉末 D.碳酸钙粉末点评:该题的D选项,可以从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产物去加以排除。而符合题意选项的选择,则需要扣住题干中特定的首要条件若不需要指示剂去进行:在不需要指示剂的状况下除盐酸,所加入的试剂一般是过量的(确保将盐酸除尽)。虽然氢氧化钡溶液、氧化钡粉末、碳酸钡粉末都能将盐酸转化为氯化钡,但因为氢氧化钡、氧化钡过量后会致使所得溶液呈碱性,而碳酸钡过量,不会致使上述状况的出现(碳酸钡难溶于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例4.(2003年山东中考试试题)肯定条件下,同一化学反应的快慢与反应物的水平分数成正比。现用100g溶质水平分数为30%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为了使反应慢点进行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以向所用盐酸中加入适当的( )A.氢氧化钠 B.水 C.氧化镁 D.碳酸钠溶液点评:使反应慢点进行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是题干中特设的一个首要条件,看清了这个首要条件,大家就能找到搜寻答案的规范:所选的试剂加入盐酸中将来,不可以改变其中溶质(HCl)的水平,即不可以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但要使盐酸中溶质的水平分数变小。从而迅速地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为B。3、挖掘隐含条件例5.(2003年辽宁中考试试题)用右图所示装置做趣味实验:用胶塞紧塞紧的烧瓶里充满某种气体(X),烧瓶内导管的一端事先绑好一个气球。拔开胶塞,飞速倒入另一种溶液(Y),再立即塞紧胶塞,振荡,此时可以看到气球渐渐膨胀的是( ) A.氯化氢(X)、澄清石灰水(Y) B.氧气(X)、氯化钾溶液(Y) C.二氧化硫(X)、氢氧化钠溶液(Y)D.氢气(X)、硫酸锌溶液(Y)点评:该题寻求答案的条件隐藏在气球膨胀这一现象中。借用物理学上的压强常识可以挖掘出隐藏的条件:气球内壁借用玻璃管跟大方相通,气球膨胀,说明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Y溶液倒入烧瓶后,气体X被Y溶液吸收或与Y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上述条件,对备选答案逐个筛选,可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为A、C。例6.(2003年江西中考试试题)在a、b两个烧杯内分别盛有等水平且水平分数相同的稀硫酸。现有两片水平相等的锌片,将它中的一片放入a烧杯内,另一片先煅烧成氧化锌后再放入b烧杯内。过一会儿两烧杯内固体都完全溶解,此时( )A.a、b两烧杯中硫酸锌的水平相等 B.a烧杯溶液中硫酸锌的水平分数大C.b烧杯中硫酸锌的水平大 D.b烧杯溶液中硫酸锌的水平分数大点评:尽管两片锌片所历程的化学变化过程不同,但由题给的两烧杯内固体都完全溶解这一信息可以挖掘出一个隐含条件:两个烧杯中最后得到的硫酸锌中的锌元素水平相等,即两个烧杯中最后得到的硫酸锌的水平相等,A、C两个选项中A选项正确。在此基础上联想两片锌片的变化过程,又可以发现,a烧杯中溶液的水平小(反应过程中放出了氢气),b烧杯中溶液的水平大(锌片煅烧的过程中引入了氧),B、D两个选项中,B选项正确。